第(2/3)页 那既然是你主动参加,肯定要迎合它的审美,它的意识形态… 这也是张艺某被批评的原因——早期,他在创作上确实有迎合老外审美的意图! 不过他很聪明——决裂戛纳等一系列举动,直接跟那帮人划清了界限。 本来就是嘛,电影只是电影… 电影从来就不重要! 难道你想指望电影改变世界? 我看你病的不轻! 到了第六代,更是如此了… 他们甚至主动迎合… 不过贾章柯有话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我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中国人…电影有时候是用来记录生活的,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娱乐!’ 沈言直接反驳:“谁不让你讲述了,承认自己拍摄这些东西有意迎合西方审美有那么难吗?那我就简单点评一下,《二十四城记》你把老城镇称为苦难的聚集…靠自己小布尔乔亚的脑子幻想这些人生活在苦难里,也不管这里人真实情况怎样…” “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待在老城区吗?你不知道…” “你眼里的他们是中国城镇化的失意者,但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眼里,他们叫拆迁户!” “啥也不懂,一天到晚就知道关注普通人,你知道啥叫普通人嘛?看几个社会新闻,就觉得自己读懂中国了?” 然后贾章柯的支持者说话了:“人家是威尼斯金狮奖获得者,你先拿个差不多的奖项再出来说话吧!” 这还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很多人直接骂‘戏子!’ 撸川就直接骂了‘你一个非科班的演员懂什么?贾章柯是中国电影的骄傲,我有个教授,有次跟大家聊电影,谈到他的最爱贾章柯,说:“贾章柯的电影我都是一帧一帧地看。“ 他的电影,在热爱电影且对电影有一定审美的人里面大受认可!你只是一个偶像演员,有什么资格评价贾章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