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现在电视剧做宣传渠道挺弱的,就是上个综艺,接几个媒体采访… 完全没有后世那种矩阵营销的火热画面。 矩阵营销:贴吧、微博、站、小红书,再加上抖音等等平台各种造话题… 能上的平台,全都给拉上! 强度拉满! 数据这东西,自然包括自己水出来那部分,票房、收视率都有办法注水,何况播放量、热搜这些一直都很水的东西呢。 所谓的热度,在内娱环境里是离不开过度营销的。 毕竟,行业制作能力就那么回事,不可能突然出现一部所谓的顶级制作! 主要靠炒一炒、吹一吹来忽悠目标受众,核心法宝便是借矩阵营销来拉升热度。 《梦华录》就这么火起来的。 剧不见得多好,但一定嚷嚷的天下皆知;口碑不一定多高,但热度却能居高不下。 这恰恰是网播看重的。 相比实打实的收视,网播更在意这种虚假繁荣。 但这有时候也会导致一些误判。 比如北京卫视就曾因相信网上的热度,口碑,引进了网剧《梦华录》。 原本指望能提升一下收视,结果梦华录的收视只有可怜的0.1%。 吓得电视台赶紧腰斩了… 现阶段,大部分搞宣传的并没有意识到互联时代正在逐步向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 最主要,大部做剧集的公司是没有宣传意识的——他们认为电视剧卖给电视台了,我就赚钱了,干嘛还要掏钱做宣发? 所以,《莲花楼》砸了300万,属于是很大的一笔钱。 杨思维最开始只打算投个几十万,试水一下… 毕竟这个钱是沈言掏的,而《莲花楼》带给沈言的收益只不过是200万——片酬+改编费… 沈言直接批了300万… 《莲花楼》的热度直接就炸了——微博上! “李慧民+大陆新武侠,年度巨制,《莲花楼》!” “揭秘《莲花楼》动作指导——原来是童年神剧《莲花争霸》…” “沈言挑大梁,直言《莲花楼》传承《小李飞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