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田井松一表示他太熟悉了。 这种招数,完全和当年“污蔑”田井松一是左派正义人士的招数一模一样。 这也是李景霖真正给金尊希挖的坑! 邀请伱来看我音乐会,当面打你脸这种事都是顺带的,小孩子过家家级别的出气行为。 真正的目的,是直接给你架在这。 左边是刀山,右边是火海。 看你怎么选。 可想而知。 一旦金尊希顺从,接受了这个人设。 他们寒国自己人到底会多么炸裂? 搬运了那么多年的文化,却突然被“自己人”给砸烂了? 以后但凡起到类似的冲突,很显然,金尊希这个例子是一定会被拿出来对寒国人说教的。 并且,这完全等于承认了寒国人在偷文化的这个行为。 这在寒国全体被洗脑的大环境下,金尊希有活路? 这是根本不给互联网五常之一,大宇宙国的民众面子。 说是国耻都不为过。 但真的没有好处吗?也未必,起码,如果装下去,不少其他国家的网友们,会对金尊希竖起大拇指,并且能够洗白之前和李景霖在“练琴事件”上的问题。 而反对呢? 站出来说“首先李景霖说的不对,我俩一直不对付,我也不是他说的那样的人”“其次,我们寒国没有偷文化,那些文化就是我们寒国的。” 是,这么说固然是能够安抚掉本国的民众。 但真敢这么做,那这次金尊希的脸可就要彻底丢干净了。 可想而知,会掀起巨大的波澜,一定会有无数人旧事重提,李景霖更是可以顺势正大光明的对“偷文化”这种话题发表意见,并且动一些刀子。 届时的损失,恐怕就不是他一个金尊希所能够做到的了。 至于金尊希本人? 那就会被李景霖正大光明的在专业技术领域上,再次扇出一记响亮的耳光。 反正,里外里,左选右选。 这金尊希都不会好受的。 李景霖可太清楚了。 在国际上混,无论你说哪种观点,都不会好过的。 所以,文化艺术领域中,绝大多数混于国际上的公众人物,都秉持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的原则,面对类似选边站的事情,若不是逼急了,都只会含糊其辞的回避类似的话题。 傻子毕竟只是少数。 很快。 采访结束。 而bbc的艺术版面上,果然也将这次的采访,放在了非常亮眼的位置之上。 没什么比公众人物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更令人有探知欲了。 之所以很多普通人,会经常好奇一些明星的八卦。 其实本质上,便是一种“窥私欲”。 会对别人的隐私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并且主动打探,偷看。 窥私欲的本质,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控制欲”。 音乐心理学,那也是心理学,稍微延伸一点是很正常的。 李景霖当然明白观众们会对什么津津有味。 可想而知。 这个报道发布以后,果不其然,许许多多的网友都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津津乐道的看着报道中所描述的,关于李景霖和金尊希冲突始末的“真实原因”。 并且,还兴奋的展开讨论。 “原来是这样!” “哈哈,李景霖真耿直。” “没想到金尊希能有这一面啊?事情反转了?!” “你对寒国人偷文化的事情怎么看?” 网友们是真的很兴奋。 而且,确实有一部分网友,对金尊希的印象开始转变,拥有了好感度。 这是很可怕的事实。 当一开始,你比较无感,甚至讨厌某些明星后,一旦他做出了什么特别符合你心意的事情,令你赞叹的事情,那么,之前的讨厌,会加倍的变成喜爱。 反而会更加喜爱。 可是,在这样的喜爱不断累积中。 一旦他塌房了,毁了你的三观,发现事情不是这么个事情,让你感受到了“被欺骗”。 那完了。 原本的喜爱,也同样会加倍的变成厌恶,再次全部倾泻在明星本人的身上。 金尊希的这点事。 经过这样的转换。 这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爆炸的炸弹是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了。 看着bbc的报道。 李景霖是真的在家里笑出了好大的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