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遍插红旗-《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2/3)页

    这里只有四万羽林军是完全靠得住的,其余人虽然也听从皇帝号令,但是关键时候未必靠得住。

    如今最大的事情还是稳定长安,稳定关中,尤其是长安城外的几十万大军。

    皇帝想要留其精兵,将其余大部分人解散,都赶去种田,让他们军转民,自食其力,这样就能省下大批粮食和金钱,用于以后的发展和扩张。

    但是在目前的情势下,要解散这只军队十分困难。

    赤眉军转战万里,将士们在一起战斗多年,早就习惯了这种集体生活,改变意味着不确定性,会让人本能地感到畏惧。

    人的惰性是很强的,只要有人管他们饭吃,即便日子过得不是十分称心,也还是可以继续熬下去。

    但这个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大多数人厌倦了总是打打杀杀,也想要安顿下来过日子,要是能分到田地,回到起事前的小日子,在一个适应性的阵痛之后,军转民还是可以推行下去。

    最大的障碍是:解散各营触及了头领们的利益。

    没有这几十万人,樊崇、徐宣等人的话谁还会听?那些将军和校尉,哪里还有这种一呼万人应的威风?

    全体军转民,会掘了这些人的根,而他们都是在军中有巨大能量和影响力的人物,强硬推行的话,不一定会闹出什么事来。

    进入长安之后,皇帝大封功臣,一下子封了几十个侯,皇帝给了他们丰厚的待遇,赐宅子,赐钱以亿万计,赤眉军新贵们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大老粗们一下子变成了富豪、爆发户,每天花天酒地、斗鸡走狗,日子过得潇洒快活,简直要把放在城外的军队都忘记了。

    其实这就是皇帝想要的效果,用糖衣炮弹,也就是奢侈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斗志,把这些每天打打杀杀的糙汉子养成安于现状的富家翁。等时机一到,就以雷霆之势改编军队,解除他们的武装,把这几十万大军转化成自己的力量,该当兵的当兵,该种田的种田。

    不过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周期大概得长过养肥一群猪。

    刘钰有些忧虑,这几十万人扔在这儿靠他养活,负担太重了,一个搞不好,自己会被他们拖垮,可现在动手又太早了,一个处理不好有可能闹出兵变,引发内部的矛盾。

    这事儿真是左右为难。

    要是樊崇能站在他这一边就好了。

    皇帝摇摇头,甩掉这个念头,用脚趾头想也不可能,樊崇又不傻,能干这种缴自己械的事儿么?

    小皇帝与自己的一班智囊商量了许久,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办法,这时杨延寿说话了,“陛下,这事儿要说难办是真难办,但要说好办也好办。”

    “少绕弯子,直接说咋办!”刘钰没什么好腔调。

    杨延寿凑前一步,说道:“陛下,您该立后了!”

    用姻亲来解决问题,是常用的政治手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