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盐铁必专营-《大明圣皇》
第(2/3)页
有鉴于此,钱龙锡提出了一个包税制的方法,既然无法控制食盐流出,那干脆朝廷就不管了,将盐场包给商人,定好每年上缴的盐税,剩下的他们自由经营,能卖出多少全是他们自己的事,朝廷不管。
如此,朝廷既能得利,而且还省事,各种情弊自然消失,最关键的是,这还会是动荡最小的方法,有资格承包盐场的,肯定是占据盐引最多的,也就是现在的既得利益者,有了让他们更加获利的方法,绝对不会反对。
这个策略的出台,让著有加你真是目瞪口呆,这尼玛是明朝版的国有资产流失吧。在为自己谋取利益上,真的是不分古人和后人。
朱由检严重怀疑,只要这个政策通过,钱龙锡的家族,绝对会去承包一个盐场,白捡钱的生意,谁不去做?
这个政策一提出来,尽管关于一些细节,比如食盐的贩卖等还没有达成一致,但依然迅速得到了其他三人的同意,方便,见效快,阻力小,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呢?
至于国有资产流失,几人还真没有这个概念。
“陛下,此策可行?”徐光启问道。
内阁票拟了,现在需要皇帝披红。
不得不说,朱由检有些心动了,若是如此一改制,别的不说,在承包盐场的商人中,四海商行绝对能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自己能获益,也没有人阻碍,朝廷税收也能得到增多,何乐而不为?
而且,这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否算是开启了资本主义?盐业私有化,能否算是大明的转型?
这种种影响,都让朱由检心神动摇。只是来自后世的烙印十分严重,让他没法在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东西上放手。
“如此,可获利几何?”他没直接反对,而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明清的盐税差距,比田税还大,最少都在二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大明盐税只有百多万两,但是清朝却有两千万两,到末期,更是飙升到了四千万两的巨额税收。
这些数字朱由检不知道,但他知道大概的差距,若是钱龙锡的包税制能达到这个规模,他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对于能收到多少盐税,几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估算,很快,户部就送来了大量盐场的资料,虽然不详实,但多少能推算出来。
“陛下,初步估计,可达到五百万两之巨!”半个时辰后,钱龙锡抬起头兴奋道。
其他几人也都满脸的高兴,在他们看来,整整翻了五倍,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理由不实行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