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议事大会(一)-《替汉》
            
            
            
                
    第(3/3)页
    孙翊听后脸上显露喜色,他对张昭说道,“老成谋国,吾之张公。”
    张昭这个办法比孙翊心中的那个办法更好,或者说更适用于如今的江东。
    因为毗陵一战孙翊是把整个山越的军事力量都给打没了,不同于历史上东吴是在慢慢的给山越放血,这两种对山越部族的威慑力可谓是天囊之别。
    在这种情况下,张昭的办法无疑是更适合的。
    “张公既有良策,那这一事就全权委托张公处理,至于详细规程,张公后期写一奏本给孤阅览即可。”
    张昭领命而退。
    在把目前江东最紧急的一件事议妥之后,张昭身后的秦松出拜,对着孙翊言道,“臣有一言要进于君侯。”
    孙翊知道重头戏来了,他对秦松言道,“文表请讲。”
    在得到孙翊的首肯后,秦松言道,“昔先君在位时,常有北进中原之念,惜中途薨陨,未能如愿。
    今淮南一地兵力空虚,加之江东内乱已除,实在是北进中原良机,臣请君侯奖率三军,北进淮南以遂先君之念。”
    秦松身为江东重臣,亲自打头提出近来在吴县闹得沸沸扬扬的北进一事,瞬间厅中就有一多半的臣子附和,皆言此刻应当北进。
    在大半的群臣都说要北进之时,臣列之中有一俊朗男子挺身高声言道,“不然,此刻不可北进。”
    孙翊向那人看去,正是建威中郎将周瑜。
    周瑜从座中而起,来到厅中与秦松相对,他对孙翊拜道,“君侯,此刻不可取淮南,应当西征荆州。”
    秦松眉头微皱,他没想到率先反对北进一议的会是周瑜,但尽管是周瑜,他还是坚持己见,“公瑾何言此刻不可攻取淮南?”
    秦松提出北进淮南是有理有据的,周瑜既然反对当然也要拿出理由来。
    周瑜对秦松一笑道,“因为时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