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山海可越!-《寡人刘玄德》


    第(2/3)页

    刘虞摇了摇头,他虽然也知道公孙瓒被围困已有多日,他们现在即便施策营救也未必能救下此人,可此人到底是边地宿将,若是就此而死于外族人之手,着实是国家的损失。所以哪怕只有一分希望,他还是要救上一救的。

    “公孙伯珪边地名将,咱们一路走来,不也不少从异族口中听说他的名字?能让异族念着他的名字,如此人物,若是不死,屯扎于边城,足以震慑异族了。”刘虞感慨一声。

    “孩儿也没旁的意思,只是怕救援不及。”

    刘虞摆了摆手,“咱们先入涿县。听闻玄德素来与公孙伯珪关系不差,如今公孙瓒有难,玄德想必不会坐视。”

    “他如今身在青州,远隔千里,即便有心相助也是来不及了。不过听闻他有一个三弟在此地经营多年,当初我虽也在幽州待过些日子,可到底日子久远了些,咱们先去寻他的三弟,看看有无法子可想。”

    听闻刘虞提起刘备,刘和皱了皱眉头,只是他到底不曾多说什么。

    当初他也曾见过刘备与公孙瓒二人,只是彼时就如何应对异族的问题有所争执,话不投机半句多,双方可算是不欢而散。

    刘虞重新翻身上马,沉声道:“如今涿县已经不远,速速赶路。”

    ……………………

    数日之后,刘虞等人策马入涿县,刘严带人前来相迎。

    昔年见到刘虞这般大人物时言语都要磕绊的刘严,如今却是应答得体,颇有了些大家风范。

    刘虞在心中感慨不已,他虽与刘严不是一脉,可到底同为汉室宗亲。汉家人物辈出,总归是他乐意见到的事情。

    尤其是在这个汉室江山内外飘摇的多事之秋。

    跟随在刘严身边的刘整谈吐见识更是极为出众,看来此人跟随卢植在缑氏山上求学,倒是颇有所得。

    只是今日他非是为叙旧而来,故而直接开口,“玄德的三弟何在?如今公孙伯珪被围于管子城,我正欲前往相救。”

    刘整应道:“幽州牧来的晚了些,益德已经带着骑军前去相救了,他临去之时倒是留下一策。”

    他取出书信一封,交到刘虞手上。

    刘虞将书信打开,其上果然言明一策。

    他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此策倒是与我所想的相同,只是施行起来还要些时日,只希望公孙伯珪还能撑的住吧。”

    他复又看向刘严,笑道:“子敬,我看你家元起才略不差,不如让他随在身边如何?”

    刘严望向刘整。

    刘整略一沉吟,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

    青州临淄城,自刘备就任青州牧,已将行政之地搬到了此处。

    如今刘备不在青州,将州中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关羽与贾诩二人。

    青州虽大,两人一文一武,也足以应对。

    临淄城的官寺里,关羽正与贾诩闲谈。

    “云长还在担心主公?”贾诩见关羽面上带着些忧愁之色,笑问道。

    “那些船到底是第一次入海,虽然有马均信誓旦旦的担保,可到底如何,谁也说不准。万一出了事情,海上到底不比陆上,陷于海上,进退无路,如何不让人担忧。”关羽叹了口气。

    原来刘备等人乘坐的船只是马均根据刘备给他的建议所新造,虽然理论扎实,可还不曾入海试过,这次起行反倒是第一次入海。

    北人骑马,南人驾舟,于关羽这种自幼在北方长大的人而言,乘船行于江海之上,自然不是件令人安心的事,更何况是这种第一次入海的船。

    贾诩笑道:“既然云长如此担忧,为何当日不拦下主公?青州得来不易,这一去可能便要前功尽弃。益德不在此地,当日在这里的人中,也只有你出面阻拦,主公才能稍稍听上几分。”

    关羽摇了摇头,“伯珪与兄长年少相识,如今伯珪有难,兄长又如何会坐视?若不是此地尚且需要有人看顾,某定然是要随着他一起前去的。”

    “青州固然重要,只是于我等兄弟而言,天下事再重,终究重不过一个义字。”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既然云长知道如此,那又何必担忧,担忧也无用处,主公总是要去的。”

    两人正在闲聊之时,臧霸自外匆匆而入。

    自当日刘备为其解围,臧霸就担任起了贾诩的护卫。

    “宣高何故如此匆忙?”贾诩笑问道。

    “贾君,云长,方才有人求救而来,言说北面有黄巾贼来犯,平原国相孔融出战不利,为贼所败,退守城中,如今为贼所困。”臧霸急声道。

    贾诩倒是并不慌乱,笑道:“可将求援之人请进来一见。”

    臧霸转身而去。

    贾诩笑道:“云长以为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