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十八岁 当然长大了-《乡村之巨变》


    第(2/3)页

    陈扬点点头,“据蔡福满说,衡峰公社加上咱们陈蔡公社,做鞋的个体户,不超过三十人。我跟你打赌,如果有三百个个体户做鞋,你的生意会反而更好。”

    “大哥,我不跟你赌,跟你赌,我就没赢过一次。”

    “那就滚吧。不过记住,对蔡朝阳,你可以不合作,但不能不热情。”

    大哥说的道理,陈兵只能慢慢消化,毕竟以他的文化水平,还难以跟上大哥的节奏。

    陈兵走后,陈扬拿起笔记本翻看起来。

    陈扬不关心花了多少钱,钱都花在哪里。

    陈扬也不关心谁来喝喜酒。

    他关心的是谁没有来。

    共有二十一户人家没来喝喜酒。

    七太公及其几个儿子,蔡宝玉及其儿子蔡国平等,原大队长童冬春及其儿子等。

    陈扬欣慰,因为不该来的没来,而该来的都来了。

    这样的话,这钱花得就值,陈扬希望达到的目的也达到了。

    钱么,就是用来花的,特别能花钱的人,应该也是特别能赚钱的人。

    陈扬一下子订购了三千块的室内拖鞋。

    二弟与蔡福满和蔡朝阳,三人分别是一千块。

    一双拖鞋八毛钱,三千块就是三千七百五十双。

    室内拖鞋,鞋底是发泡的橡塑,鞋帮是普通的帆布,鞋帮与鞋底用手工缝制。

    为了确保质量,陈扬下单时,让三个人的室内拖鞋区分开来。

    区分的办法很简单,鞋帮的颜色不一样。

    按陈扬的计划,国庆节以后,他将带着三千七百五十双室内拖鞋去上海。

    国庆节快到时,童小平的假期已满,也该归队了。

    这些天,童小平和陈平一直腻歪在一起。

    陈扬心想,爱情这玩意儿,把老实的大妹也烧得不老实了。

    陈扬送童小平去县城。

    童小平要先乘长途客车去省城,从省城乘火车到部队所在地的省城,再从那里乘汽车回部队。

    晚上,陈扬陪着童小平,在汽车站附近的运输公司招待所住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