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还没看原版,文学部的老江买了一本《当代》,自己正准备看呢,结果也不知道被哪个孙子顺走了,找不到个屁的了。 不过这样也好,自己可以看一个完全陌生的故事。 一直看到中午看完,曹硕龙的脸上还挂着微笑。 “感情是信念的基础,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经历了一个星期和父亲的相处后,许盛放最终决定留下来,剧本的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回到牧场,双向奔赴的许盛放和他的妻子魏芬芳以及儿子小清清身上。 “真好~” 曹硕龙嘴里念着这两个字,他说的“真好”并不是指剧本,当然剧本肯定是极好的,但最重要的是这种有理想,有信念,有家人等着自己回家的感觉,真好! 他当即决定把《牧马人》剧本安排在1980年1月刊上发表,同时他来到了北影厂文学部,找到了主任江怀延。 …… 送完剧本后魏明并没有立即回北大,而是在燕京城内大大小小的饭馆逛了起来,跟人打听有没有卖驴肉火烧的,如果没有就退而求其次,有没有卖驴肉的。 一天没找到就明天再转。 城里找不到就去村里找。 这天他刚从门头沟回来,然后就看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穿着也比一般人时髦的年轻人站在南门岗那,而且一直在冻得来回踱步。 站岗的同事看到魏明立即对他道:“回来了。” 那人立即把手从兜里掏出来,又摘掉皮手套:“魏作家雷好,雷好啊!” 这口音有点沾柳如龙。 “广东人?” “是啊是啊,我是《花城》的编辑,我叫陈文斌。”他跟魏明握了手后甚至还掏出了一张名片。 不愧是广州来的,连名片都有了,果然走在了时代最前沿。 魏明把人请了进去坐。 不过门岗里面依然冷,这位陈编辑坐在椅子上还在跺脚。 虽然这会儿已经开始烧暖气了,但门岗跟宿舍肯定没法比的,现在北大最热乎的就是魏明所在的勺园了。 魏明则在想,小样儿,终于忍不住亲自出面找自己约稿了。 其实魏明不会挑理儿的,《十月》《当代》都在京城,亲自上门约稿这很正常,你一个广州刊物也玩这一套,成本未免太高了。 结果他理解错了,对方虽然也表达了约稿的意图,但那是顺带的,其实他另有目的。 “我们《花城》杂志在燕京组织了一个座谈会,想要邀请一些文坛的作家、学者帮我们《花城》提供一些建议,将来如何办的更好。” 哦,座谈会啊。 魏明问了一下时间地点,以及都有谁参加。 “我刚刚已经说服了北大中文系的洪子诚老师。” 哦,老洪去啊。 反正也就一天时间,还管饭,魏明就答应了走这一趟,就是得请个假。 看来《花城》还是非常锐意进取的,尽管上一个回合惨败给了《收获》大哥,但是对比其他的《当代》《十月》还是有优势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