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铁血铸新明》
            
            
            
                
    第(1/3)页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面对皇太极锐利的眼神,多尔衮脸色赫然,嗫嗫不能言。
    心中一方面讶然于皇太极的魄力,为了拉拢取信自己,毅然把大明将领秦浩明别有居心的信件给自己看。
    这封信内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辩不明道不清,根本无从说清。
    现如今,皇太极不惜脸面,大大方方的展示给自己,顿时让这封信失去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多尔衮又感叹于皇太极思维敏锐未雨绸缪。定南军才刚刚斩头露角,就如临大敌片刻不敢松懈。
    到底是为君者,考虑事情周全而缜密。
    不似自己,短于政务战略,格局终究有限。
    “纵观近年大明优秀将领,唯有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最令人称道。可二者在治军间的手段谋略,却又颇为不同。”
    多尔衮回答不上来,皇太极也不在意,而是自顾喝了一杯酒,自问自答。
    毕竟,他知道多尔衮在行军打仗上或许有些天赋,其他的只是中人之姿,并无什么出彩之处。
    今天过来,也只是碍于时局恶劣,过来点拨一番。
    目的是要多尔衮认清事情原委,一则避免内部争斗,二则却是要他鼎力相助。
    “戚继光以制度带兵著名,李成梁则依仗个人的威望和号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
    二者皆有利弊,很难说谁好谁坏。
    戚继光守规矩重制度,奖罚分明,百战百胜,这是戚家军的优势。
    可弊病是循规蹈矩太过僵化,手下很难有优秀将领能冒头。
    有他在,自然万事无忧。
    可若没有他,戚家军也就此烟消云散,很难继续传承下去。
    而李成梁用战功奖励手下健儿,其后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祖宁等辈皆富贵,各拥一城,威震辽东。
    其一生育有九子,分别是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