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处理复杂矛盾,协调多方利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正是一个即将主政一方的市长必须具备的能力。 他需要让省里的观察者们看到,他有这个本事! 而郑仪……张林眼角的余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坐在对面的支部书记。 郑仪此刻正低着头,专注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神情平静,丝毫没有要参与讨论或掌控局面的迹象。 这个年轻人,又在打什么主意? 上次研讨,他可是展现出了相当出色的控场能力。 难道是被自己昨天的“暖企惠民”论和明州成绩镇住了?还是……在示弱?观察? 郑仪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笔记本上,他的姿态很放松,微微低着头,显得对眼前的争论不太在意。 但实际上,他的耳朵一刻也没有放过场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语调变化。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案例分析,本质上是一次“模拟考场”,考察的是学员们在处理复杂矛盾时的思维方式、协调能力和政策水平。 但他郑仪,作为支部书记,已经在前一天的研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控场能力和“中立”立场。 没必要再在这次案例分析中出风头。 尤其是在张林这位明州常务副市长面前,他现在正处于“临危受命”的关键时刻,必然急于在这次”模拟考场”中展现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更何况,这次案例分析的主题——“招商引资与土地征收矛盾”,恰恰是张林最熟悉的领域。 明州这些年引进的大项目、处理的征地纠纷,只怕比这个案例复杂十倍不止。 在这种情况下,郑仪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主导权让给张林。 让张林作为小组代表去和其他组的孙老、刘建华他们正面交手。 而他郑仪,只需要在一旁静静观察。 观察张林的处理方式、思维方式; 观察他对农民诉求的真实态度; 观察他对企业、对资本的真实立场; 观察他如何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些细节,远比张林在公开场合的漂亮表态更能说明问题。 “郑书记,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张林温和的声音响起。 郑仪抬起头,看到张林正微笑着看向自己,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和试探。 显然,张林也对郑仪的沉默产生了好奇。 郑仪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略显无奈的笑容: “张市长,您是地方工作的老手,这方面经验丰富。我还是想多听听您的意见。”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几位组员: “毕竟,我们今天模拟的是省里协调小组的角色,既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兼顾基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这方面,我觉得张市长最有发言权。” 这番话既给了张林面子,又把皮球踢了回去,同时还不着痕迹地提醒了“省里协调小组”这个角色定位。 完美地维持了自己的中立姿态。 张林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微微一笑,接过了话题: “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拿起案例材料,声音沉稳有力: “这个案例的核心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补偿标准问题,但实质上,是政府公信力问题。” “当年为了赶项目进度,压缩了征地程序,甚至可能存在口头承诺未兑现的情况。” “这导致村民对政府后续的任何承诺都持怀疑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