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三篇文章,一篇清算历史旧账,激发民族仇恨。 一篇打开全球视野,破除天朝上国迷梦。 一篇剖析现实危机,指明清廷卖国求存的本质,阐述华夏未来的奋斗方向。 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犀利且极具煽动力的思想体系。 其立意之高远、观点之新颖、论述之深刻,完全超越了当时所有的民间舆论乃至官方文书! 放在这个信息闭塞、思想禁锢的时代,更是石破天惊,前所未见!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 一位穿着长衫的落魄秀才,在茶摊上捧着报纸,双手微微颤抖,喃喃自语,“这石……石统帅,竟有如此见识!这哪里是流寇草莽,分明是……是一代……” 他不敢将“雄主”二字说出口,但眼中的震撼与钦佩却难以掩饰。 文章里提及的许多历史细节,他这读圣贤书的都未必清楚,而关于洋人的剖析,更是闻所未闻。 “怪不得敢叫‘光复军’,这是要光复汉家衣冠,更要振兴华夏,与泰西列强争雄啊!”旁边一个略识字的布商也跟着感慨。 他更关注《列强为什么要打中国?》那篇。 里面关于市场、利润的浅显道理,让他这做小本生意的都恍然大悟,原来洋人来打仗,根子在这里! 在市井街巷,凡是识文断字、能读懂报纸内容的商人、塾师、小吏之流,无不被这份《光复新报》惊得目瞪口呆,冷汗涔涔。 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头顶的“金钱鼠尾”承载着怎样的血泪。 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到“洋人”背后的强大与贪婪。 第一次意识到神州之外的世界竟是如此广阔而残酷。 第一次被如此直白地告知:大清这座破屋子,早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而在人群聚集的茶楼酒肆,更是议论鼎沸。 有人拍案而起,大声叫好:“痛快!早就该把这些黑心肝的事掀开来让天下人看看!” 也有人面色苍白,忧心忡忡地四下张望,压低声音:“如此直言犯忌,将朝廷……将清廷和洋人都得罪死了,这光复军,岂不是要惹来滔天大祸?我们在这建宁府,会不会被牵连?” 更有激进的年轻人,眼神发亮,低声交换着看法:“我看这光复军有点意思,不比那搞神仙下凡的太平天国,说的都是在理的!” 整个建宁府城,似乎都被这一张薄薄的报纸搅动得躁动不安。 各种议论、猜测、恐慌、兴奋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碰撞。 大户人家派出来采买的下人,听到这些风声,个个心惊肉跳。 有机灵的,赶紧自掏腰包买上一份报纸,揣在怀里,急匆匆赶回府中向主人禀报。 林府,内宅书房。 管家老刘几乎是小跑着进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报纸,神色慌张:“老爷,大事不好了,您快看看这个!” 林黎川正在核对账目,闻言心头一跳,以为是光复军又来催粮派款,皱起眉头:“光复军的‘协饷粮’我们不是已经按数缴纳了吗?收据都开好了,怎么还有什么事?” 原来向各地征税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从浙江到福建,石达开从安徽带来的粮食都已经吃光了。 所以在不进行抢掠的前提下,秦远临时性的向府城及各县镇商户,按其经营规模,借征一笔‘光复饷’,言明此为暂借,等到新税制施行后,可凭此抵税。 并且还向境内所有拥有田产百亩以上之大户,按其田亩多寡,劝募‘协饷粮’,同样开具借据,许以未来优免。 对于那些抗拒不交、隐匿田亩者,自然是严惩不贷。 至于普通农户,今年夏粮,只需缴纳旧制应交漕粮数额的五成,其余一概免征! 并宣布,自明年起,将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新制! 等于是将征税提前征收,并且主要就是征收这些有钱人的税。 林家作为建宁府的一等大户,不光是在城内有着多间商铺产业。 而且在乡下,还有着几百亩好田,自然是重点征收对象。 虽然对方态度还算客气,也打了借据,但终究是割肉,让他心疼不已。 想当初,要不是舍不下这偌大家业,他早就学一些亲友跑去福州避祸了。 “老爷,不是征粮,是报纸!光复军办的报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