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韩涵那小子把小陈当做必胜武器,那么一旦这个武器出了问题,我看韩涵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父子俩还进行了分工,一个对照着史书看看有没有史料上的错误,另一个则专注于剧本结构和情节设计,从这里面挑毛病。 电视剧开播。 片头曲听起来很有种史诗感,不过这两人都不关注这些。 看着电视上大大的“陈麟风编剧”的字样,父子俩充满了战斗意志。 开端是杨广在雁门关被突厥包围的事件。 李世民初登场,就献出采用种种方式,以少部分部队伪装大量援军的计策,成功吓退突厥大军。 这一段剧情,着墨不多,但是此时李世民少年意气风发,结合那张青春洋溢的脸,把对国家和未来都很有冲劲和希望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刻画出来。 路天铭在开头打了个勾,初登场这里没什么问题。 随后剧情分为两部分,一边是描述杨广的荒淫生活,对于此时已经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他捂着耳朵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另一边则是李世民在回家途中,亲眼见到民间疾苦的场景,有种幻想破灭之感。 报效朝廷是否还有意义? 李世民脑海中的志向和现实产生剧烈冲突。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浑浑噩噩的回了家。 好在事业心的受挫,暂时被爱情所掩盖。 李世民初遇观音婢,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在各自身后家族的主持下,定下婚约。 婚后,在观音婢的开导下,李世民重新振作,初步确立自己的志向。 君舟民水,当民怨沸腾,不得不起义推翻朝廷来求活时,那么君主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正义性。 整部剧的第一幕立志,算是结束。 一边翻书一边看剧的路钏兴奋的叫起来,“爸,这里有错误。” “哦?”路天铭很开心,“这才刚过两集就有问题了,说说?” “长孙氏和李家早早的就定下了婚约,而且在雁门关之围的前面,李世民就和她结婚了,这个时间出错了。” 还以为是什么呢。 路天铭失望道,“这里明显是有意为之,想要塑造男女主之间的情感,以及展示李世民的心态转变。 算是用不太重要的史料,来为文艺创作效果让步,这反倒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他教育儿子道,“陈麟风这一点做的还是不错的,你可以学习学习,艺术效果为重。” 路钏郑重的点了点头,为了艺术创作,可以无视历史,好,我记下了。 随后几天的电视剧又用了几集来描述李唐成立,以及打下洛阳的过程。 视角放的比较大,并不聚焦在李世民身上,方方面面的人物都有展示,只不过李世民能力太高,自然而然就非常显眼。 他的两个兄弟对此十分嫉妒,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排斥。 李世民很是无奈,甚至有些伤心,观音婢时常要来安慰他。 整个过程中规中矩,并没有出现什么史料差错。 反而是显示出了服装道具方面的精致,和以前的历史剧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连各个演员的礼仪,以及日常行为都极为考究,互相的对话也显得古香古色,颇有韵味。 路钏都快把书翻烂了,也没挑出什么大错。 历史正剧是这样的,首重细节。 只要能把氛围感营造起来,让观众相信自己看到的,可能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那么就成功一半了。 能达到这一步的历史剧,评分就不可能低,少说也能像上世纪,那些热度不太高的历史剧一样,赚个口碑。 典型就像是《东周列国》,看起来可能会略显枯燥,非历史爱好者可能会看不下去,但其受众就会很推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