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也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可能有这么没有常识的法官,而且之前明明都在书里写过的。 “我听说这事的时候,都感觉这人是不是故意的,太离谱了。” 陈麟风道,“这一点也不奇怪,你是喜欢看我写的,并且几乎看完了,才会这么觉得。” 他进一步解释说,“国内看过我的,有千万量级就很了不得了,可也只能占国人人口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人是没有看过我的的,或者只看过部分,《她》在我所有作品中,销量都算是最低的那一档。 那位法官估计根本就没看过我的,哪怕从别的途径听说过,知道它大概是什么内容,也不可能深入了解到里面具体的一个桥段,甚至一句话。 所以发生这种事,也不算奇怪。” “怎么会不奇怪。”刘茜茜语气里满是惊异,“现实中按照你写的发展,不知道多少人惊掉下巴呢。” 她很是夸张的说道,“现在随便哪个地方,聊天的话题,几乎都是在聊这件事的。 大家都说,怪不得你能得奖呢。” 刘茜茜显得很兴奋,她一直是陈麟风的忠实读者,这次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小陈的,着实感到与有荣焉。 陈麟风本人可不觉的这是什么好事。 扶人案这个事,发展到现在,多了一本的牵扯,变得比前世更大一些。 梅姐都专门回国,了解一些不容易打听到的消息。 随后打电话的时候,她都和陈麟风大致说过。 总体来说,官方就是一个态度——感觉难堪。 这事说出去太不好听了。 人作家都提前在作品里写明,通过批判未来,来警示现在,提醒社会和国家,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结果,还有法制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能正正好踩坑。 上面目前面对这一舆情,甚至有点不知道怎么处理。 太特殊了,一个作家几年前写的,批判了如今的社会事件。 这怎么解决? 舆论已经完全扩散开,根本封不了悠悠之口。 从事件当事人这块,可以用组织原则,来让法官少说话。 扶人的小伙,没有什么媒体渠道,这块只要影响媒体就行。 但关键是小陈那边,甚至都不能直接暗示,让人闭嘴。 小陈刚在国际上拿奖,国内这边的媒体都等着采访,如果这时候不说点什么,肯定要被猜疑,对舆论更不利。 而且人家没办错什么事,只是写了一本罢了,总不能说“你写的太准了,以后不要这么准了”吧。 何况,陈麟风《她》里面,对社会形态的推演,已经有部分在应验。 包括一些科技比如wifi,智能手机,都已经有了大规模铺开的趋势。 也包括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人口,也比如最近的扶人案。 要知道,关于人口问题,最近上面已经陆续有专家提到这个。 而小陈可是在2003年就有了相关思考,甚至连未来的推演都写到了书里。 至于扶人案,更是有点神,上面有些领导听闻后,都有些惊到。 在上面看来,这是人才,甚至推高一点说,能够对社会真实弊病有所思考,有所洞见,这是思想家的雏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