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流浪者之歌-《全能艺术家:从女团选秀开始》


    第(3/3)页

    《流浪者之歌》最后的快速片段,含义向来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吉普赛人哪怕悲伤到极致,他们都会用热烈的歌舞让自己忘掉一切不幸,越是难过就越是要载歌载舞。

    也有人认为,这个结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如出一辙,冰冷的现实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梦里近乎癫狂地起舞,直到最后迎来突如其来的死亡。

    选择哪一种解释是观众的自由,但林夏在这里的处理偏向于第一种,她以更为坚决地姿态演奏着这段急板。

    她不愿去想象那种过于绝望的情感,而且选择传递希望和不屈。

    林夏鞠躬向观众致谢,今天她感觉自己发挥得好极了,甚至觉得自己有一瞬间就像是帕格尼尼附体一样,一切技巧都有如神助。

    就连林伯山也破天荒地向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其他观众单纯只是为了快速的音符而兴奋时,那位小提琴家只是安静地看着舞台。

    直到明亮的泛音和快速的左手拨弦片段时,他瞪大了双眼,手指微微颤动着,仿佛在模仿着林夏的节奏。

    鼓掌间隙,他还沉浸在林夏辉煌得如同帕格尼尼一样的华丽技巧,每一个音符都是那样干净利落。

    李文州听到他飞快地和远山麟说了一句:“好吧,这下小提琴手也觉得有点热了。”

    “完美的连顿弓和左手拨弦……不愧是最年轻的帕格尼尼金奖得主啊,我甚至有一瞬间觉得,就像是帕格尼尼本人站在这里一样。”

    因为林夏在下半场的开头太过震撼,即使后面有气势恢宏的《1812序曲》,韩珂和另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演唱的《饮酒歌》,还有热烈的《卡门序曲》……

    每一曲都很精彩,但没有一首像是林夏那样,点燃全场听众的热情。

    直到结束曲——经典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新年音乐会惯例的保留节目。

    在小军鼓清脆的敲击声中,林伯山再次潇洒地走上指挥台,随后他背向乐团,指挥着观众们鼓掌。

    《拉德斯基进行曲》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指挥观众。

    这种互动的形式让李清露觉得很好玩,和大家一起跟着节奏鼓着掌,迎来了音乐会的尾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