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前泄露-《宋时雪》


    第(2/3)页

    邸报却由官府发行的,内容丰富,涵盖很广,而且读阅人群面广泛。

    而主要刊登些新鲜事事情、花边新闻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报纸,都是通过驿站发往宋各路府州军的。

    宋朝廷是除了官府刊发的朝报、邸报之外,是不允许私人发行报纸的,不过朝廷对此也不是管制得很严,只要不是非议皇帝、太后、皇后等皇家之事,不是煽动谋逆造反等事,对于民间刊发的小报是睁一眼闭一只眼。

    士庶百姓、文人士大夫等人有时候反倒是喜爱观看民间刊发的小报。

    宋时控制朝报、邸报刊发的是都进奏院。

    都进奏院主要职责就是为地方州府官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接受、传递官府文书,在朝廷内部传递消息,归于门下省。

    因此都进奏院乃是消息灵通之地。

    都进奏院对朝报、邸报的内容采取各种严格的限制措施,即不得传报事干机密,不得传报未经准许的官员之奏疏,边防军事大事未经允许,也不得传报,自然灾害、灵异事件等事未经允许,也不得传报,以免引起天下臣民的慌张。

    朝报、邸报只要刊登皇室动态、官员任免、时政近事等事。

    不过朝廷虽对朝报、邸报的内容控制的较严,但也难免会走漏消息。

    都进奏院除了各种进奏官之外,还有无数内探、省探、衙探,专门打听未在邸报之上登载的各种小道消息,并提供给由私人经营的小报,以换取钱钞。

    因此李三坚的三道奏疏,还未送达尚书省,还未送到宋帝赵佶的手中,就被泄露出去了,刊登了东京开封府的小报之上了。。。。。。

    此时的开封府也是春季,为春暖花开之时,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约上三五好友,带着新酒、炊饼、果子等小吃,踏青游赏,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约上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上一壶好酒或者泡上一壶好茶,看看市井小报,评论一下朝政,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请入‘元祐党籍’疏。。。。。”

    “臣于泉州忽闻师轼为‘奸党’,臣岂不为之寒心哉?臣岂不为之伤心哉?臣岂不为之泣哉?臣于泉州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日日为师泣。师为‘奸党’,弟子岂能独善其身?臣坚愿入‘元祐党籍’,以谢师恩,臣伏乞陛下全坚忠孝之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丰佑之争’,女子何辜。。。”

    此时开封府一间茶肆之中,一名久不及第的老生员,正坐在茶肆之中,摇头晃脑的念着刊登在小报之上的李三坚的三道奏疏。

    “此三道奏疏,是何人上奏的啊?简直是不要命了啊!”一名儒生模样的人听完后,舌头伸出去老长,是咂舌不已。

    “臣坚,你还没听明白吗?是臣坚,是泉州知州李三坚上奏的,亏你还是个学子呢,这都未听出来?怪不得连连下第啊。。。。。”一名头戴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宽博衣衫的中年文人看着书生摇头道。

    书生闻言极为气恼,恨恨瞪着中年人。

    “李三坚为何人啊?”一名模样看起来为外地商旅之人问道。

    普通的庶民百姓只是关心衣食住行,对于朝中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议论议论,过些日子后,就会忘记。李三坚也是如此,当年在开封府闹得是惊天动地的,但过了几年后,普通百姓们就会将其忘却,除非是有人提醒,方才有人想得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