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弄险-《犁汉》
            
            
            
                
    第(3/3)页
    但一旦不成功,顿兵于贼水寨,那就危险了。
    无粮不稳,到时候想撤下来,就要看人家水寇答应不答应了。
    正常情况下,李乾没必要弄险,只因他强而水寇弱。
    但李乾在想着另一人,即本郡太守张宠。
    此君是河南郡人,颇能得士心。
    四年前,他刚履任太守,就交集本地世豪一起修了一座帝尧碑。
    碑述本地人情风貌,又录乡土道德人士,一下子就得到了世家豪强们的支持。
    此外,这张宠和本郡定陶的宿儒张驯有师生关系。
    而这张驯又和海内宏儒蔡邕是一党。
    他两既是乡党又是同僚,在政坛上联系非常紧密。
    张驯是济阴定陶人,蔡邕是陈留圉县人,都属于兖州,而且还离得不远,在乡时就互有往来。
    后来,二人都为三公所辟,都为议郎,可谓是亲上加亲。
    所以,四年前他们就干了一件大事,校《六经》于太学门外。
    他们以六经年代久远,多有讹错,要以此版为天下正本,甚至还公开放在太学门外,任所有人抄录拓印。
    这一行为大大触犯了经学世家,要不是蔡邕是袁家的侄子,可能当时就要丢官。
    但两年前这蔡邕到底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他竟密封国家,批评宦官近臣多有不法。
    但这种密奏怎么可能瞒得住和国家朝夕相处的宦官们。
    他们知道后,立马就诬陷蔡邕和他叔父蔡质中伤当时的大鸿胪刘郃。
    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头。
    因为这刘郃虽然和蔡邕有仇,但他和宦官一党更有仇。
    当年他哥就是和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一起要诛杀曹节等宦官,失败被宦官们杀死的。
    有杀兄之仇的刘郃怎么会做这些宦官手中刀呢?
    但没用,即便朝野求情,蔡邕也自澄。
    最后还是被判髡刑并与家属流放朔方,其叔蔡质直接论死。
    本来到此也就罢了,但又出了个将作大匠阳球雇凶杀人的事。
    这下子刘公是一点也洗不清了。
    原来这阳球既是刘公的乡人,又是他的幕府掾吏出身,可谓是地道的自己人。
    但李乾清楚,这事和刘公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阳球自己就是个酷吏,之前几次都因为严刑滥杀,被入罪。
    要不是国家实在看他有能力,几次赦免,早就被明正典刑了。
    但他根本没改过,这次因为举主刘公受辱,他直接雇了刺客行刺蔡邕。
    要不是那刺客觉得这事不靠谱,主动放弃,那阳球难逃一死。
    但拉拉杂杂想这么多,是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原来大鸿胪刘郃之前就是济阴郡的上一任太守,也是李乾的靠山。
    他李乾之前就一直积极向刘郃靠拢。所以,才有了献策除掉巨野泽水寇之事。
    但现在的济阴太守是张宠,他的老师和蔡邕是密友,而蔡邕又和刘郃是死仇。
    那换句话说,这张宠就和刘郃有仇,而他们李氏又和刘郃有关系,那他自然也就成了太守张宠的眼中刺。
    现在他没通报县令、太守就拉着部曲跨县缉贼,是犯了大忌讳的。
    因为芦苇泽在成阳县附近,要去剿匪,肯定是要跨县的。
    如果剿匪之事迁延日久,必会受张宠申饬,轻则惩罚,重则入狱。
    但是就这么放弃,他又不甘心,他那弟弟不能白死。
    想罢,也只能用李典这险计了。
    wap.
    /106/106262/27619229.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