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竟敢如此写,真是令人佩服的斗士啊!” …… 编辑部内,众人几乎是一边倒的对羽生秀树进行称赞。 显然在文人们看来,这种批判现实性质的小说,就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作品。 可就在编辑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之时,杂志社的主编和高层却突然走了进来。 看主编脸色铁青,显然心情不算太好。 而那位杂志社的高层在站定之后,轻轻拍了下桌子,紧跟着对所有人说。 “关于羽生秀树新作品的报道,必须配合上级要求,不能过度夸奖,要适当的进行批判。” 高层此言一出,顿时便有位编辑反对道,“这么好的作品,不夸奖也就算了,怎么还能批判呢?” “因为它不合时宜。”高层淡淡丢出一句话。 霓虹人的性格,好面子,死不悔改,又极为看重表面形象,是那种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打死都不愿意承认的类型。 羽生秀树说的是真的又如何?揭露了现实又能怎么样?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这本书就算再优秀也无济于事。 只能怪这本书和现在的社会舆论相左,很多人明知道说的是真的,但却也不愿意相信这就是实情。 毕竟在大家都觉得霓虹经济能永远辉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这时候羽生秀树却跳出来说这都是假象,繁荣的经济其实是个泡沫,迟早都会崩溃。 那种残酷的现实,你让普通人怎么可能接受。 因此很大可能是,霓虹民众宁可纸醉金迷的活在当下,也不愿意去想未来到底会如何。 这种情况下,羽生秀树刺破这些人的黄粱美梦,得到的绝对不会是感谢,只会是恼羞成怒之下的逃避与反击。 羽生秀树愿意逆风而行,挑战整个霓虹舆论大势。 可杂志社为了销量,当然是如何迎合读者就如何报道,完全没必要和羽生秀树站在一条战线。 眼看编辑们还愤愤不平,高层再次强调,“按照我说的做,不要动其他的小心思。” 言罢,此人转身离开。 众编辑把目光转头投向脸色铁青的主编。 主编却只是叹了口气道,“哎,我已经努力了,这是上层的决定,无法更改。” 主编说到这里,从面前桌子上取来一张纸,提笔刷刷刷写了一行字。 《猫眼中的“泡沫经济”,是真?是假?》 他把写了字的纸朝众人面前一推道,“就按照这个标题创作报道吧,必须在明早发行之前完成,所以要辛苦大家加班了。” 编辑部里,眼看主编也无能为力,编辑们尽管欣赏羽生秀树的作品,欣赏羽生秀树的文人风骨,但却也只能为现实低头。 而这样的讨论,可不止出现在《周刊朝日》的编辑部,基本上霓虹主流的报刊,多数都选择了批评羽生秀树这部作品。 有的甚至还顺道带上了羽生秀树之前的新闻一起报道,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读者的关注。 当然,也不是每个霓虹刊物最终都选择了随大流。 还是有一些专业的文学媒体,发表了盛赞羽生秀树这本书的文章。 比如《新潮》《文学界》《群像》……等等。 若说哪家刊物夸奖的最厉害,那当属不停找羽生秀树绯闻报道的《周刊文春》,同属一个杂志社的《文艺春秋》了。 毕竟这家出版社出了名的硬骨头,又岂会在乎舆论潮流是什么。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以前这家杂志社的报道,但凡出现羽生秀树,都是在扒羽生秀树的秘密和绯闻。 结果现在羽生秀树站到了公众的对立面时,他们却反而和羽生秀树站在了一起。 但很可惜的是,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之下,这为数不多为羽生秀树说话的声音,瞬间就被淹没的一干二净。 可以说在《我是猫》发行初期,那诡异的宁静结束后,霓虹整体舆论全都铺天盖地的对羽生秀树发出了质疑,抨击,甚至是辱骂。 有人评价羽生秀树就是出于故意的目的,创作的这本小说,为的是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表现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 有人说羽生秀树的看法太过悲观,完全是以偏概全,批评羽生秀树不注重霓虹辉煌强大的一面,专门挑选阴暗的伤疤揭露,就是为了打击民族自信心,见不得霓虹崛起如何。 更有人表示,羽生秀树这就是自己白手起家成了富豪,然后就危言耸听,不想看其他普通人发财致富。 还有人直接辱骂,羽生秀树根本不配做国民老师,应该为了这种打击民族士气的行为,向全国民郑重道歉。 而这些还仅仅算是正常的评论。 有些带着羽生秀树绯闻,以及投资失败破产言论的报道,那言语更加粗鄙难听。 一时间,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霓虹整体的舆论风向,似乎是要趁机把羽生秀树从国民宠儿的神坛上直接拽下来。 而这绝对不止是说说而已。 某些霓虹的激进派,已经开始组织人员去小学馆门口抗议,举起了‘下架《我是猫》’的横幅。 一些和羽生秀树不对付,又不属于同一阵营的高层人物,更是趁机跳出来,阴阳怪气的发出抨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