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影视技术交流会-《穿越东京泡沫时代》


    第(1/3)页

    “难怪今天出门听见喜鹊叫,原来是要遇见贵人啊!”

      凑到羽生秀树跟前的冯晓刚,张口便是漂亮话。

      羽生秀树还未说什么,他旁边接待员就很有眼力价的先开口道,“羽生先生,您和朋友聊,我就先告辞了。”

      “好的,之前说的事就拜托了。”

      羽生秀树先与接待员道别,然后才冲冯晓刚说,“冯先生,霓虹一别,已经一年多未见了吧。”

      “一年多不见,羽生先生风采依旧,倒是我的样子让您见笑了。”

      冯晓刚此时身穿军绿色的工作服,棉衣看起来有些臃肿,看起来是不如在霓虹做技术交流时“洋气”。

      话音落下,对方又瞅了瞅羽生秀树身后的四合院问,“先生今天来这里是为了访友吗?”

      “我在这里可没有朋友,只是对这里的老房子感兴趣,所以来这里看一看。”

      说完,羽生秀树也询问冯晓刚,“冯先生怎么会在这里?”

      冯晓刚赶忙回答,“附近有个旧货市场,中心最近刚开拍一部电视剧,我来淘点能用的道具。”

      羽生秀树一听这话,知道冯晓刚结束云上卫星电视的交流后,又继续回燕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了。

      表面看来,去霓虹进行技术交流并未改变对方的事业发展。

      但实际想一想,如今国内的影视圈环境不比后世。

      电视圈的制播分离没有彻底实施,各大卫视也还没有上星。

      电影圈的相关市场化改革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从业者能选择的途径就很少。

      如今周文琼在南方拍影视剧,照样是找关系挂靠在珠影厂旗下。

      至于羽生秀树自己的企业,国内市场那就更不用想了。

      即便他穿越的那个年代,外资在影视圈的限制也非常大。

      否则他这些年又何必让云上系不计成本的与国内合作,无非是想趁着相关限制落实之前,先在国内打点基础。

      算算时间,如今燕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应该就是那部让电视艺术中心名声大噪的《渴望》了。

      想到这里,羽生秀树抬手看了看腕表上的时间,然后对冯晓刚邀请道。

      “相见即是缘分,正好时间差不多,不如我请冯先生吃个午饭,咱们找个地方边吃边聊如何?”

      听到羽生秀树邀请他,冯晓刚当即满脸惊喜的应道,“您请我吃饭,那是赏我脸,我当然可以了。”

      ……

      接下来,羽生秀树和冯晓刚来到了八大楼之一泰丰楼。

      点了几个招牌菜后,羽生秀树便和冯晓刚随意的闲聊起来。

      他决定请对方吃饭,虽然是突然兴起,但也想通过对方,了解一下国内影视圈的现状。

      以及那些去云上卫星电视交流过的人的发展情况。

      一聊这些,羽生秀树才发现他算是问对人了。

      虽然大家结束交流后,返回国内都继续在原单位工作。

      但有那两年的情谊在,相互之间联系却也不少。

      尤其是冯晓刚本就善于经营人脉关系,如今还和不少人都保持着联系,说起这些人的近况来是滔滔不竭。

      只不过和羽生秀树预料的差不多,因为国内影视环境的原因,这些人其实这一年多来的事业变化并不大。

      不过说到最后,冯晓刚一拍脑袋,好似想起来什么。“最近其实有不少人都在燕京,要不然我组织大家聚一聚,然后您赏脸和大家见一面?”

      羽生秀树说,“我这次来燕京的事情已经忙完了,这两天应该就会离开。”

      “来得及,您要是愿意,我今晚上就能把人叫齐。”

      冯晓刚说完,立刻一脸期待的看着羽生秀树。

      毕竟这事他要是能组织成了,不单单能拉近和羽生秀树的关系,加深他在羽生秀树心里的印象。

      更是能在交流团的圈子里,提高他自己的地位。

      毕竟对于羽生秀树的实力,国内其他人或许不清楚,可交流团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世界娱乐传媒大亨,这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他能和羽生秀树扯上关系,所有人都要高看他一眼。

      羽生秀树闻言,略微考虑后道,“可以。”

      羽生秀树说着,把助理叫过来,从助理提着的包里取出一沓钞票,然后将其放到了冯晓刚面前。

      “事情就交给你办了,这些算是聚会的花费,不够的话我后续再补给你。”

      冯晓刚看着面前那一厚摞钱,感觉至少有一万打底,赶忙连连摆手道,“够了够了,绰绰有余,绰绰有余,您还是再收回去一点吧。”

      “既然是老朋友见面,那就选个好点的地方,不用和我客气。”

      羽生秀树毫不在意的摆摆手。

      对于知晓交流团成员在未来内地娱乐圈地位的他而言,花这点钱就能提前笼络关系的话,那简直是太划算了。

      再说了,他之所以答应冯晓刚,也并非想笼络关系这么简单。

      他在了解了交流团成员的现状后,觉得那两年交流的“情谊”,要是单纯的被时间消耗掉,那就实在太过可惜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