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星坠五丈原-《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3)页
    只有郭淮提了一句意见被采纳:郭淮怕丞相取绝陇道,因此认为先要去占北原,被司马懿采纳。
    五丈原向北渡过渭水和河谷,有一片小高地,这就是北原,又是一个制高点。
    丞相选择反其道而行之,东击郿县掩人耳目,魏延带兵强度渭水,击郭淮。
    可惜郭淮跟丞相也打交道打了太久,并没有被迷惑,死守北原,魏延不克。
    汉魏隔武功水对峙,司马懿很好奇隔了三年不见,这个大敌是个什么样子。
    斥候带回了他的第一印象:
    乘素舆,持羽扇,指挥三军进退有度。】
    最后一战!诸将们屏气凝神。
    “假若司马懿守北原,直攻长安如何?”
    也许是因为此前听了历史上自己的子午谷之谋,魏延对这个长安颇有兴趣。
    “难!”关羽否定。
    “长安无险可守,获长安还有潼关天险,置司马懿于不顾反而是自断粮道。”
    “如此即成孤军,对战局无所益。”
    黄忠也提出疑问:
    “那出褒斜道后为何不趁着司马懿未到,直攻郿县?”
    “不妥。”张飞脸上嬉笑之色已经完全消失:
    “从光幕看,斜谷至郿县,无险可守,司马懿可肆意侵扰粮道,反是将自己陷入险境。”
    “而且。”张飞补充道:
    “祁山的应仅是新兵偏师,上邽坚城难攻,因此出斜谷绝陇道亦不可。”
    刘备不喜欢这种气氛,或者说这个局势让他情不自禁就想起来夷陵之战来。
    大军相持时,大部分时候就是这样,死命的熬,比拼双方的后勤,并寻机去断对方的粮道。
    再次打量了一眼地图,汉军的粮道从斜谷出就直接送到五丈原,有山谷和河水庇护,很好守。
    而司马懿的呢?刘备情不自禁叹了口气,更稳。
    司马懿在五丈原以东,粮道在屁股后面呢。
    刘备有点烦躁了,这种相持往往就是比拼耐心,拼运气。
    而刘备自己感觉,季汉得卧龙凤雏,好像已经花光了所有运气。
    夷陵如此,数次北伐也皆是如此。
    庞统看着孔明紧紧抿着嘴唇,调笑道:
    “孔明你的四轮车呢?”
    孔明摇了摇头,只是道:
    “只憾五丈原无士元襄助。”
    庞统不说话了,但心里明白:
    孔明真的缺人啊,太缺了。
    只要多几个靠谱的人,街亭没丢的话可能都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简雍也是叹道:
    “郭淮此人,累坏北伐之计。”
    何止郭淮?
    刘备忽然想到第一次北伐时候那个陇西太守游楚。
    边境一太守竟有如此见识,北方多才人啊。
    【这次持久战丞相是有备而来。
    选择再次发挥村夫的天赋,在五丈原直接就开始种地了。
    而且话说回来,五丈原本身就是河谷地形,北有渭水,东有武功水,确实乃是良田。
    而司马懿躺在大营不动弹,你诸葛村夫再会种地,能种得过关中千里平原?
    而且熬了几个月之后司马懿接到了孙权退兵的消息,更不慌了。
    军营外汉军在挑衅叫阵,军营内的司马懿老神自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