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卧龙张议潮-《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3)页
    相较来说孔明反而对这个吐蕃的强盛原因颇为感兴趣:
    “降雨线北移之意不明,暂且按下不表。”
    “这大唐皇帝为吐蕃解决了难题……”
    庞统快言快语:“莫不是那千古一帝也年老昏聩了?”
    两位军师已经在讨论了,武将们都眼眼巴巴看着不明其意呢。
    庞统看着自己主公,很有耐心解释道:
    “主公认为,五溪蛮山越等人相较,何物是汉民有而蛮人无?”
    刘备沉思,然后觉得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汉儿的一切,蛮人都无。”
    庞统反问:“那倘若主公下令,命季常授五溪蛮圆车制造之法,天工开物种田沤肥之法以及制盐之术,冶铁之秘,如何?”
    刘备觉得不妥:“我疯了不成……?”
    说到一半刘备已经意识过来:“难不成?”
    孔明点头道:“后世之生僻词,硬释其义,指的应是唐的种田冶铁制盐纺织等工巧要领。”
    马良已经明白过来,他在五溪蛮的“扶贫”,做的不过是帮种田修水利之类,盐铁那是碰都不敢碰。
    相较于不可置信的刘备众人,大唐的甘露殿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气压。
    房杜二人低头抄录,不管其他。
    长孙无忌有心想安慰一句,但又怕再被踹上一脚而没地儿说理去。
    “我唐百姓此遭遇,罪出于朕乎?”
    但心里李世民觉得颇为委屈。
    首先他即位后还没和亲过呢,其次就算如此做,不过也是仿前朝旧事罢了。
    长孙无忌悄悄出一口气,上前一小步道:
    “大家何必揽百年后罪责于己身?”
    李世民不言语,他无法判断已经沿用数百年的和亲之策到底如何。
    但……
    “克明,后世这生产技术资料之词,当议上一议。”
    杜如晦记下。
    “当察吐蕃之迹,提早剿之。”
    杜如晦遵旨。
    暂且将此事放下,李世民重新看向光幕,看向那个历经千百年,依然能一窥唐人精气神的壁画,以及其中的将军。
    默然不言。
    【张议潮出生大概九年后,安西白发军彻底覆灭。
    这群老兵守着唐人的骄傲与领土,从少年时鏖战到白发苍苍坚守四十六年。
    龟兹城陷之后,白发军被砍掉双足,贬为奴隶。
    吐蕃人欣喜若狂,将这份战报大肆宣扬:河西走廊再无唐人矣!
    龟兹与沙州并不远,因此我猜年幼的张议潮应当是听着白发军的传说长大的。
    也许就是坚韧不拔的白发军让张议潮领略了盛唐武士的风采,我们不得而知。
    年轻的张议潮同样在沙州彻底蛰伏了下去,论兵讲剑,蕴习武经,静待时机。
    842年,吐蕃的赞普又被刺杀,当时吐蕃的两大军阀尚婢婢和论恐热各自支持了一个年幼的赞普。
    为了争夺摄政的权利,两大军阀大打出手,在史书上留下了短短一行字:
    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李世民目眦欲裂:
    李氏子孙无能至此!番邦内乱,却作践他大唐子民!
    “啊!!!”
    长孙无忌直接舍身扑了上去,紧紧抱着李世民双腿哭道:
    “大家正值壮年,且正要立千秋之功!”
    “那吐蕃不过弹指可灭,只要大家高兴,尽可将其赞普剖心以谢太庙!”
    “何苦气坏了身子!且那张议潮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李世民有心想将其一脚踢开,但无奈长孙无忌双臂紧紧箍住了腿腕,根本无法发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