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玄学型中医-《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3)页
    “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
    李世民对此深以为然,为秦王时,为皇帝时皆一以贯之。
    “致人而不致于人。”
    李靖对此十分赞赏,并将其作为军争核心,若想争胜,必将致人。
    阅览光幕后李世民和李靖发现,后世人对此同样在意,并称其为抢夺主动权。
    而直至此刻,李世民和李靖恍然发现,这后世的主动权之争,恐怕相当激烈。
    这主动权的争夺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执着于战场之争,而是恐怕扩展到了方方面面。
    军械制作,学说竞争,经商争夺,恐怕还包含了务农之技的争夺。
    甚至多半还有许多他们此时闻所未闻之领域,主动权的争夺。
    于是李世民沉默良久,看着后世的海权争夺之路,最终还是感叹道:
    “不致于人,唯有先发。”
    “后发受制于人,不发则沦为奴隶臣妾,任人鱼肉。”
    “浩浩汤汤,浩浩汤汤啊。”
    李世民嗟叹良久,连一贯感兴趣的祭献物品都显得兴致缺缺。
    但杜如晦依然还是慎重的,照旧捧起了旁边早就放好的一个盒子,慎重放在光幕前。
    拱手施礼之后,再一抬头,这个盒子便已消失不见。
    李世民浑不在意,那盒子里的东西还是他亲自挑的,只能算是一点心意。
    曾是胡商所供之精品,他与观音婢都曾惊叹其美巧,但如今已用不上了。
    此时他反而侧过头去:
    “下次便由孙药王写上一副药方,看这后世拆解,如何?”
    孙思邈脸上泛起惊喜:
    “那当然极好!”
    这也并非是李世民的心血来潮,孙思邈在太医署的辛苦他是都看在眼里的。
    如今之唐,内之民政有房杜,有三省六部大大小小官员,外之征战有得力府兵,且上有开唐老将下有薛仁贵裴行俭等未加冠之将星。
    学问研究有国子监,匠技革新有将作监。
    唯独医学,太医署能给孙思邈打下手的都寥寥无几,而据孙思邈所说,医学子培养难度尤胜经学大家。
    因此帮上一把也属合情合理。
    看着孙思邈脸上的笑容,李世民感觉心里头也宽慰了不少。
    李世民自认对医学的发展是他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想来应能得到后辈的肯定吧?
    结果等光幕再次徐徐亮起,李世民便看到了被后辈摆好的醒目的两个东西。
    一个是琉璃瓶,那是李世民亲自从内库拿出来放到盒子里的。
    另一个则是薄薄一张纸,他一眼就看到了抬头的“桂枝汤”和落款的“张仲景”三字。
    毫无疑问,是一张药方。
    于是孙思邈激动了起来,草草跟李世民拱拱手,然后便去寻阎立本借来纸笔,打算自己亲自抄录。
    李世民一个人被扔在后面,张大了嘴巴。
    ……
    闻莽如今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取材,做视频,发布,然后坐等被大佬投喂打赏。
    今天被快递通知之后,取回来的两个东西都不大,倒是令人松了一口气。
    毕竟现在以取材为名到处乱跑,东西太大的话怎么携带都是个问题。
    好在四川时那个东方夜善解人意,主动给闻莽以友情价租了个平时用来周转存放文物的仓库,并给了一个专业级的上门取货快递。
    不过这个快递也确实专业,即使面对的是一堆赝品,依然拿出了面对故宫镇馆典藏的态度。
    专业豪车送货,车厢有红外感知和温度控制以及内部监控。
    甚至配备的随行安保人员,个个就差在脸上写着兵王俩字了,慎重的都让闻莽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如果真被劫的话,那就像是在苏富比拍卖行大价钱拍了个元青花,结果在碗底发现了“微波专用”四个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