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北线战事-《天命水浒》
            
            
            
                
    第(2/3)页
    耶律淳吩咐道。
    “我尽快派出使者催促。”
    李处温躬身应下。
    白沟河,定兴城。
    耶律大石接到命令,暗骂了一声“奸佞!蛊惑大王的汉贼!”
    辽国契丹族人只有两个姓氏,皇族姓耶律,后族姓萧。其他族人只能叫阿猫阿狗。
    所以耶律大石,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乃是皇族之后。而实际上也确实是,他是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算是远支皇族,他能从政,是因为他精通汉学,在1115年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因为辽国接连战败,所以很快就被外派了出去。
    他召集从辽阳等地逃回的契丹族人,组建了“瘦军”,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些逃难的契丹人吃尽了苦头,骨瘦如柴。与金人相比,自然是瘦弱不堪,屡战屡败。但历史上耶律大石却凭借这五千瘦军,硬是击败了大宋十万北伐军,堪称神奇。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契丹对汉人长达百年的心理优势---我打不过女真蛮子,还打不过你汉人奴隶么!
    此时,刚刚三十岁,自诩文武全才的耶律大石对白沟河南岸的呼延灼龙骧军同样不屑一顾。
    即便他手中只有五千“瘦军”,却谋划着攻入真定,痛击呼延灼的三万龙骧军。
    “南朝内乱,岂不正是我大辽良机。”
    耶律大石琢磨一番,如今长城以北皆为女真所有,奚族大王萧干、怨军固守长城一线,但兵力仍捉襟见肘,粮草物资更是缺乏。单靠北平周边诸县难以持久。当另寻开源之地!
    “我正愁没有正大光明南侵的理由,这命令来的正是时候!”
    耶律大石嘴角咧起,下令去附近抓捕想要南迁的汉人百姓,搜集了数千人后,集中驱赶过河。
    数千百姓拖家带口,拉着小车,背着行李,扛着农具,惶恐不安的向前奔跑,因为在他们身后,有一支契丹骑兵正在不远不近的吊着。
    百姓走慢了就驱赶,走快了就圈回来,如同放羊一般。
    “父亲,这些瘦军是要干嘛呀。”
    有个少年恐惧又不解的询问身边的老爹。
    “看不明白,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咱们小心些,你护着你娘和妹子。”
    “晓得了。”
    还有一家推独轮小车的说道:“这些家伙不是想把咱们赶到河里淹死吧?”
    “那说不准。这些契丹人,从来没有把咱们当成人!”
    “好有那些汉人老爷,也想着把咱们抓回去继续种地!”
    “过河就好了,听说河那边都是咱们汉人,不受欺负。”
    “他们不是南人么?”
    “南人,汉人,都是一个祖先,跟这些契丹、奚人可不一样。”
    ........
    高碑店十里外,白沟镇。龙骧军驻地。
    “将军,白沟渡的北岸,又有大量汉人百姓渡河,约有数千。”
    军兵前来禀报。
    “依照前例,做好排查之后,送到后方安置便是。”
    呼延灼、孙安、韩滔、彭汜正在军帐内议事,听闻之后挥了挥手道。
    “且慢!将军,以前数日,都是每日几百,今日为何突然数千?其中怕有变故。并不如我领兵前去查探一二。”
    百胜将韩滔建议道。
    “可。”
    呼延灼不以为意。韩滔率领一百骑兵奔出军营。
    不过一炷香时间,又有军兵来报道:“将军,辽国骑兵正在屠杀渡河百姓,韩将军正与其对峙。”
    “什么?混账,这些辽狗,焉敢如此!”
    双鞭呼延灼大怒,屠龙手孙安,天目将彭汜也怒而起身。梁山以“为民请命,替天行道”为口号起兵,对百姓非常看重。加上梁山对中华历史的普及培训,梁山将领都以恢复汉唐为荣耀,岂能容忍辽狗屠杀汉人。
    “调兵,出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