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朱小郎验毒查案-《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几名差役扛来一袋盐包,朱秀解开,捧出一把盐,撒入水碗里,用银针搅动,取出,依旧不见变色。

    朱秀将灰白中夹杂红黄色的砒霜粉末抖入水碗,用银针搅动,没入水中的部分当即变成青黑色。

    “这四具尸体是你勘验?”朱秀沉声问道,神情严肃。

    “此案发生后,迅速传遍东山乡,乡民不敢再食用官盐,故而未曾有其他中毒案例发生”

    仵作揭开白布看看,回道:“是小人所验。”

    “卤盐溶入水中,如果有毒的话,银针应该变色才对。”

    朱秀将银针放入碗里搅了搅,取出,毫无变化。

    “小人给几位大老爷磕头。”仵作见面就跪下,神情惊惶,眼珠却滴溜溜打转。

    场面瞬间安静,一众百姓瞪大眼,惊骇地望着那可怕巨汉。

    “看我作甚?沈县令让你们起来,你们还跪着作何?”张乡长急赤白脸地甩甩袖袍,面色不自然。

    朱秀陷入沉思,总觉得这件事不简单。

    人群靠后传来应和声:“我来!”

    纯净的砒霜本来是无臭无味的白色霜状物,只因古时制炼粗糙,常常混入大量杂质,其中又以硫化物居多,所以这个时候的砒霜常带有硫磺气。

    朱秀又大声道:“八十里之外的安定县,全县百姓几乎人人都吃上不钱的白盐,没有一起中毒事件,为何偏偏东山乡就有一起?大伙难道不觉得奇怪?你们当中,肯定也有不少已经吃过白盐,可曾中毒?

    周围百姓纷纷点头,仵作说的卤盐中毒症状,和他们了解的一致,而且银针刺入胃部变黑,就是最好的铁证。

    众人回头望去,见是一名脸生的青年。

    青年穿布袍戴裹头,作寻常百姓装扮。

    沈学敏忧心忡忡地低声道:“当日此人也是这般同下官说的,从症状上看,这家人确实像死于误食毒盐。”

    “少郎君明鉴”张乡长刚想觍着脸回话,朱秀冷冷瞟他一眼:“你闭嘴!让他们说!”

    一众百姓相互看看,响起几声稀稀拉拉的回应:“没有!”

    几名穿丧服的乡民相互看看,朝张乡长投去询问目光。

    嘶嘶~~

    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沈学敏忙唤来一名县衙掾吏,低声嘱咐几句。

    沈学敏忙道:“乡亲们请起,这位是节度府朱掌书记,此番特地从安定前来处理东山乡之事。”

    张乡长拼命挣扎,面红耳赤地高呼冤枉。

    那可怜的一家四口,尸体症状和砒霜中毒的症状完全一致,再说良原这个小县,想要害人的话,也找不出第二种毒药。

    “大伙瞧好了,这是一块卤盐石,有谁上前来确认一下?”

    仵作道:“尸体四肢扭曲僵硬,指甲发青,口中有呕吐秽物,腹部板结僵硬,大小便有失禁迹象,符合卤盐中毒症状。小人还以银针刺探过尸体胃部,银针变黑,说明之前所食用的东西有毒。”

    朱秀对沈学敏低声道:“将此二人押入牢中,分开审问,核对口供,定能查清案情缘由。还有死者的弟弟,那家伙也不老实,好好审审。”

    朱秀示意牙兵上前将他们扶起,几名乡民见牙兵披甲挎刀,不敢拒绝,战战兢兢起身。

    朱秀环视四周,大声道:“除东山乡,县城内外,可还有其他乡亲因为吃官盐而中毒的?”

    你们光听说东山乡官盐毒死人的消息,可谁又敢肯定,毒死人的一定是盐?卤盐难闻,大伙都知道,如果事先就闻到盐有问题,谁还会吃下肚?”

    这种方法其实相当不靠谱,极其容易出现差错。

    张乡长鬓角汗水越渗越多,口齿发干,吞吞吐吐地道:“就算.就算不是所有官盐都有毒,但但这些盐终归不干净,万一万一倒霉领到有毒的盐百姓们不是信不过节度府,只是担心担心”

    天气尚且寒冷,尸体摆放多日,表面呈现乌青色,各处肌肉骨骼僵硬,面孔各异。

    朱秀厉声大喝,手指张乡长和仵作:“把这二人抓起来!”

    又有差役送来一个小纸包,用糙纸装的,还未解开,就透出一股硫磺气息。

    “这个嘛嘿嘿,一些小手段,不足挂齿!沈县令还是先审查案件,消除恶劣影响,让良原百姓对官府重拾信心。”

    张乡长和仵作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害死人,还到处散播节度府发毒盐害死人的谣言,至于背后的主使,朱秀拿脚指甲想也能知道是谁。

    仵作在数十双眼睛注视下,揭开尸体白布,打开随身铁箱,取出一卷皮革,里面有几处小口袋,装有各式刀具和银针。

    朱秀夺过他手里的银针,变戏法似的摸出一块浅灰色卤盐石。

    乡亲们亲眼看着,陷入沉默。

    人群中顿时响起私议声,朱秀抛出的几个问题,很容易引发众人议论。

    得到乡亲们一致确认后,朱秀让人找来石臼,将卤盐石放入,让史向文大力捣碎成粉末,放入盛了水的碗中,配成溶液。

    张乡长也暗暗松口气,故作遗憾地道:“少郎君也看到了,这一家四口的确死于中毒!”

    “张乡长。”
    第(2/3)页